榜样引领·提灯传承(四) ||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记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
作者: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南丁格尔奖是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全世界范围内为人道主义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我国自1983年参评以来,已有90人获此殊荣,她们是我们中国护理事业前行的提灯人,对党忠诚的护理标兵,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榜样如灯塔,指引着每一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创造更有价值的未来。《榜样引领•提灯传承》专栏将荟萃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感人事迹,引导全院学生学习行业榜样,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提灯精神,绽放生命之光。
生命不止 奋斗不息
——记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
提灯语录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50而立,60奋进,70创新,80奉献,90引领,100岁才能享受,获奖是新的起跑点。”
“即使是面对一个垂死的病人,你也要告诉他幸福点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哪怕只是点滴的希望。”
“选择护士只是一种职业,但是应该将这种职业当成一种事业,只有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才会用心,用爱去经营,护理就是我一生的事业。”
——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
人物简介

章金媛,女,1929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1948年毕业于江西省高级护士学校,她毕生致力于临床护理与志愿服务,以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护理事业,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南丁格尔”。
章金媛自1951年起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工作,历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职。在48年的临床实践中,她发明了30余项护理技术,包括内折叠拆铺床法、节力带、输液报警器等,多项成果被编入全国护理教材并沿用至今。她提出的“巡回护理制”改革了传统工作模式,要求护士主动巡视病房,而非被动等待呼叫,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2000年,71岁的章金媛带领16名退休护士成立“江西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开创了社区护理志愿服务模式,她倡导的“社区-医院-家庭-志愿者”四位一体模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等,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2003年,获第三十九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2023年,获国际护士会大会“国际成就奖”,该奖项全球每两年仅评选一人,她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人物事迹
处处留心、潜心钻研
做攻坚克难的干事能手

章金媛总能在最平常的护理细节中琢磨出科学道理。正如她自己所说:“护理工作是爱心、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晶。”她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护士每次给病人换被罩时,他们都会离开床位走到门外。原来是换被罩扬起的灰尘太大,病人无法忍受。下班回家后,章金媛拿过被子,拆了套,套了拆。用12年时间,研究出了内折叠拆铺床法,该方案使扬起的灰尘比普通铺床方法减少了55.2%,被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输液尿湿报警器、移动背负输液架等也是她的想法,她的巡回护理制等理论还被选入教科书,“S”形铺床法更是成为医学院护士入门学习的第一课。从事临床护理工作40余年,章金媛拥有30余项临床发明。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她用创新工作的职业素养,为护理做出创新和小发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她以迎难而上的毅力、排难而进的本领,持续推动护理事业稳步前进。
退而不休、矢志奋斗
做躬身为民的普通护士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工作到100岁。”2000年,已经71岁高龄的章金媛开始了新征程,组织另外16名退休护士自发成立了江西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将护理专业实践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教育、家庭护理等服务。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地点、居民不信任甚至不让进门……因此17位老人背着药箱,挤公交、爬楼梯、进社区,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2007年她又倡议成立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同年成立南昌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爱心工作室,章金媛的这一模式逐步发展成全国推广的模式。如今,已有近2万名注册志愿者。他们穿梭在南昌的大街小巷,以“医院、社区、家庭、志愿者”为一体,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成为英雄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余年来,章金媛带领爱心团队,用专业护理服务,让年迈病残者重燃生活希望,她被广大群众称为“当代中国的南丁格尔”。章金媛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了工作上,她的职业精神和使命感,让她以守护他人健康和幸福为事业,用专业的护理知识,为基层百姓提供服务和帮助。
追求理想、摒弃安逸
做甘于奉献的带头人

[1]
[2]
下一页